站着。
“俞荷,饼煎的不错。吃的都拿到正屋了,快来端粥。”马三面给俞荷舀了一小碗粥,知道她不爱吃。
“烙饼就蒜汁很好吃。葱花饼适合单吃。”
“阿奶,我知道了。”俞荷拿筷子去正屋。
马三面很快上桌,大家开吃。
“好香,好像今天的饭格外的香。不亏是我小侄女做的,就是好吃!”俞有钱笑着夸道。
“确实好吃。杂面煎饼甜滋滋的,还挺好吃!”唐大丫接着说。
李二娘和俞有地也觉得好吃。
“好吃是好吃。也是干了一天活,大家都饿了。这种麦容易,收麦累,咱家的麦子怎么碾场?”马三面笑着问。
“明天我把院子里的石头捡一捡,再撒点水,黄土平一平,后天用牛车碾。”
“咱院子里有石头,怕不行。”
“有粮觉得呢?”马三面问二儿子。
“我觉得平一平,应该能行。”黄土厚厚的铺一层,加盐杵子砸平,干了就撒水,后天早上趁着柔劲赶紧碾。
俞荷放学回来,发现家里的院坝像是新做的,厚厚一层黄土,水磨平,上头还盖着一张张晒席保湿。
第二天一早俞荷听着牛拉石碾在转发出咯噔声响,哪有心思去上学,死乞白赖的留在家里,从头到尾把碾场看了一遍。
最后翻,挑草,再把麦子和麦衣麦芒堆在一起,借了俞有才家的风扇车,咚咚咚一阵风,麦子是麦子,麦衣麦芒一堆。
大锅箩里干净的饱满麦子,粒粒分明,诉说着丰收的喜悦。
“这麦子晒干有五百多斤。”
第54章
“五百斤,好多。”俞荷连忙帮阿爷张口袋。
“俞荷,笸箩里的先不装,直接倒开晒,下午的太阳大着呢!”俞老头笑着说。
“你看着别让鸡吃。”
“一个都不会让鸡吃的。”俞荷去抱旁边的晒席,俞有钱先一步抱到一边摊开。
成文成武一斗一斗往晒席上倒粮食,居然晒了三席多。
家里每个人走过都要停下来看看,这黄澄澄的麦子,磨好就是香喷喷的白面。
村里种稻谷和杂粮,种麦的人除了王地主,还挺少。
麦子要在哪里磨成面呢?
俞有钱知道,赵家村往里走,崖底下有一间水磨坊,把麦子淘干净拉到那去磨成面,村里人吃面都去那个磨坊。
“刚出来的新麦是不好吃的,不劲道,得放上三个月,三月不是没蒸成面皮,明天赶集去买精白面回来做一个试试。”马三面笑着说,“多买点,再做一顿臊子面。”
俞有钱早早把面买回来,中午就跟着顾大安去红川买猪。
村民养了三五个月的猪,顾大安买回来自己再往大养,等价钱好,就杀了卖肉,碰到大猪直接杀了卖肉。
这半年借着卖卤肉,顾家赚了好几倍的钱,平均两天杀一次猪,猪头猪杂猪蹄卖卤肉,剩下的好肉卖好价。
一斤五花肉大概能出七两熟肉,猪头内脏便宜,俞有花还跟相熟的屠户买进一些,洗干净做成肉夹馍往出卖。
平均下来,一天要卖出去一百个肉夹馍,一个月有四两多。
“今年乡邻养的鸡鸭多,你什么时候开始收?”
顾大安把老岳父看不透,避风头,这都避了两月,就一点都不着急吗?钱还挣不挣,后院还修不修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