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后一定会出现机器人劳务中介商,他们从元界智控那里采购机器人,然后租给第三方企业。
比如创业公司在初期阶段资金不足,这个时候就会先租机器人,包括一些只做轻资产运营模式的企业也是中介商的潜在客户。
却说此刻,陆安有条不紊地说道:「明确了徵税对象,那就好办了,现在怎麽徵收个人所得税和社保缴纳,直接平移到人形机器人身上就是了。」
「只针对人形机器人或类人形机器人,因为很好定义,一眼就能看出来。」
「非人形机器不能包含在内是因为各种形状外观无法明确定义,底下的执行者会乱来,只要能动的机器就给你定义在徵收范围内,那就乱套了,肯定会怨声载道。」
葛煜不由得点了点头表示认可,非人形机器设备,本来相关的购置税就收过了,再把它定义为机器人徵税,等于又收一遍,还收得更重,肯定会把经济搞得一塌糊涂。
陆安接着说道:「然后人形机器人在原有的税基上,额外徵收一个专项附加税,就是企业主原先给人类员工开的工资,锚定行业人工工资基准,收取80%作为专项附加税。」
等于是企业主原先给人工发的工资80%作为专项附加税交上去,剩下的20%归企业主。
比如原先人工开出的税后工资是5000块,现在换成机器人了,这5000块不能都归企业主,而是要交80%也就是4000块的专项附加税。
听到这话,葛煜惊讶的望向陆安,说道:「企业主能接受吗?他们肯定会说,我自己花钱采购了机器人,你收我80%的工资专项附加税,我还不如请人工呢,起码省去了采购机器人的成本。」
陆安淡定地说道:「肯定会有企业主拿这个来说事,藉口罢了,我自己就干企业的能不了解他们的心思?葛司长,不要忘了机器人会极大的释放生产力,效率大幅飙增,这些增量可都是额外利润啊。」
「还给企业主预留了20%,而且我有信心在未来几年内把机器人价格打到20万左右的水平,使用寿命年限20年。」
「我们可以简单算一笔帐,采购价格20万,20年的维护开支算个35万顶天了,平均每年成本仅2.75万块。」
「假设这个机器人去工厂打螺丝,从事低端制造业,它一年怎麽都能创造12万的效益。」
「给它锚定工资5000块收取80%专项附加税,一年就是4.8万,再算上原先其它税种,这个机器人一年内所有的税额加起来5.5万元顶天。」
「我给他算5.5万元,机器人每年成本2.75万元也折算进去,那就是8.25万元一年。」
「再减掉物料运营成本,一年净赚1.2-1.5万元是绝对没问题的,你的厂要是有3万个机器人,全年净利润3.6-4.5个亿,也就是说一年的净利润率能有10-12.5%。」
「作为一家普通制造业公司,能有12.5个百分点的净利润还不偷着乐?现在那些制造业能有5个百分点都烧高香了。」
「而且3万个机器人好管理,3万个人你还真不好管理,还能让你的企业减少意外不可预测的人工风险事故。」
「所以葛司长,收80%的专项附加税,企业主不但能够活得下去,而且还能活的更滋润。」
葛煜听完陆安算的这笔帐,也不由得连连点头。
如此看来,企业主必然会采用机器人,税不是问题,关键是有没有的赚。
只要最后的剩馀价值反应的利润是正数,收200%的税企业主也会干,要是亏本买卖,就是免税甚至补贴他也不会干,道理其实就这麽简单。
陆安说道:「要是连这都还亏损,那完全是企业自身的问题,这样的企业就该让市场机制自发的优胜劣汰,直接淘汰出清,别占坑位。」
顿了顿,陆安淡淡地笑道:「现在不是有很多企业主对底层工人说,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吗?这句话在以后的人形机器人时代也可以对企业主说,你不干有的是人干。」
因为这个专项附加税,等于是把企业主的向下分配权收归国家了。
由国家转移支付给全民兜底,给老百姓发钱,而且发钱的力度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,因为必须要让人来释放消费力平抑先进生产力带来的商品过剩危机。
要是发钱的力度太低,消费力就提不起来,过剩危机就抑制不住,就会两端先后爆掉,进入恶性循环的死亡螺旋。
当老百姓领的钱越来越多,认知再愚蠢也总该知道有乃的那个才是娘的道理吧?那麽资本家丶虫豸贼子想忽悠老百姓就更难了,百姓定然会前所未有的拥护国家。
这又带来另一个结果,企业资本在国家面前,再也没有拿得出手的筹码予以叫板了。
……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