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102(1 / 2)

一寸灰 晓棠 3978 字 4小时前

即至八百里加急军报送来乌蒙突袭的消息时,宫中正在操持太后五十整寿的寿诞。刘氏一向重视自己俭省明德的好名声,此次却略作推拒之后便应了皇帝与百官的告请,同意大肆操办……嘴上说的好听,借以颂赞陛下纯孝同时彰显大晟复苏之象,实则打的主意无非是声东击西,拖延阻塞,混淆视听。

皇帝若是扔下太后大寿,执意在当下再次亲征,即便无人拦得下,也定要落得个黩武好战,不敬不孝的非议。若是被绊住脚步,即至前线,怕是为时已晚,回天无术。

“跳梁小丑以卵击石而已,何至于大惊小怪。”陛下早朝当着百官的面扔了军报。荣国公夫人已于日前秘密奔赴飞鹰军驻地,同时低调前往的还有京北营中副将与华氏及北疆两位骁骑将军。将计就计,陛下自当沉得住气。

太后暗自得意,寿宴在她的授意下,那是事无巨细,广邀宾朋,大张旗鼓。

“呃……”课下,刘霄半起身抬手欲放回一本册子,猝不及防闪了腰。

“先生小心。”向瑾赶紧两步赶过去,接过先生手中书册,扶着刘霄坐回到轮椅上。一低头的工夫,向瑾竟瞥到先生紧扣的衣领下……印着斑驳红痕的脖颈。

小世子一愣,旋即张惶愧疚地错开目光。先生向来洁身自好,家中亦无女眷,一定是他想多了。向瑾啊向瑾,你这是着了什么魔怔?自己心里不干净就算了,见别人亦往那歪处琢磨,贼喊捉贼,成何体统?孩子暗自把自己骂个狗血喷头。

刘霄伸手向后揉着不堪重负的老腰,亦在心底埋怨着另一个不着调的东西。镇日里将出征在即生死未卜挂在嘴上……这一走,怕是归期不定……刘霄缓缓收回手,腰间沉积的酸痛不及心头泛起的苦涩。战场上刀剑无眼,哪怕那傻子全身而退,他也未必能等到凯旋那一日。

师徒二人不约而同陷入忧思,书房一时无声。

刘府来传讯的小厮敲门,打断了一室静默。原来是内务府送帖子,府中无有主人,太后寿诞非比寻常事,便直接汇同府中人一起送了过来。

“先生亦需赴宴?”向瑾开门,替刘霄接下。

刘霄打开鎏金的封面,扫了两眼,,不咸不淡地,“受宠若惊。”

向瑾亦知,事出反常必有妖,加上近来边疆动荡的传闻,风雨欲来,怎不令人忧心忡忡。在家国社稷面前,个人得失微不足道,因而小世子踟蹰再三,日前也曾鼓起勇气,向陛下请战。

意料之中的,被婉拒了。

陛下素来寡言,但依旧勉为其难地宽慰他,来日自有独当一面之时,不必促急。皇帝显然并不善于扯谎,向瑾也终究不再年少懵懂,他兀自品味出成景泽珍他护他背后的无奈与失望,连带着理解了荣国公府大丧那年,他当时并未看明白而如今记忆犹新的目光中,几多心寒。向家世代英勇,不乏少年英雄,而偏偏只剩他这么个半吊子,在即将年满十八之际,仍然停留于纸上谈兵,一事无成,百无一用。秋猎上急中生智成功解围积攒起的一点点自负,消磨殆尽。一股使不上劲无用无力的失控感,铺天盖地地袭来。崔嫣离开之前,递了封言简意赅的密函给他,这一去生死未卜,总要交代一句。在得知嫂嫂带着侄女赶往前线,且与华氏同行后……向瑾心中不甘与惶恐交织,千愁百转,抓心挠肝。

“先生,”向瑾颓然坐下,“西北一战,是否在所难免?”

刘霄放下手中帖子,闻言默了默,军机内情,他也不甚知晓。但战争无外乎此消彼长,“大晟势弱,则番邦群起,当初若无先国公力压北凌,怕是早已国之不复。乌蒙之患已久,此番当是有备而来。”何况,西北虽是飞鹰军驻守之地,亦为庆王发家之处,滞留在那里的庶子庶女不少,比起六亲不认的成景泽,庆王家族一脉自然与康王更加同气连枝。眼瞅着新帝平北疆,收江南,龙椅日趋稳固,若再不孤注一掷放手一搏,恐怕无有翻身之日。

W?a?n?g?阯?发?b?u?Y?e?ǐ???????ε?n????0?Ⅱ???????????

乌蒙……向瑾与之亦有私仇,八岁那年,差点儿命丧其手。

世子悻悻然,“听说前日早朝陛下发了火,朝中无有武将请战前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