给外人30文一斤,一只大公鸡才值个30文,一称还有七八斤重的呢,算下来一斤鸡肉才几文!
他们卖天价的烧鸡烤鸭也就罢了,总是哄的外人的钱,要真村里有人买洋芋,她都要去说说的!
张氏正想着呢,就看见邻居俞有才过来了,他们两个是亲房,老人们住得近,到他们自然成了邻居。
“大娘,要洋芋吗?二叔说谁想买得过几天,要晾干水分怕坏也怕压秤。”俞有才放下背篓给张氏看。
圆溜溜土黄色的拳头大小不起眼的玩意儿,这就是洋芋?
“怎么吃?”
“擦成丝焯水凉拌,或者直接蒸了吃,也可以萝卜一样炸丸子。”
张氏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,说:“说了半天,这就是个菜呀,我当是什么金疙瘩。”
“真要一斤20文呢?”
“是啊。一家最多买十斤,多了没有。”俞有才见她话风不对,笑着说:“大娘,我还有事,地里的稻谷快熟了我要去地里看鸭子。”
“去吧。收稻谷才是正经。”张氏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,忙笑着夸道:“我稀奇你稻田里养鸭子,现在看,鸭子长得不错。”
“是啊,比普通养的要重个一两斤,不过现在稻谷快熟了,害怕它们糟蹋粮食,要人看着。”俞有才说完,大步往家走。
一天之内,村里几个德高望重的老妇人说起了悄悄话,背地里笑话马三面一个商户女,懂什么厨艺,年轻的时候做饭差点把房都点了。
“现在儿子孙子手里才把人活起来,俞重小的时候一口一个婶子,我还给过饭呢!”俞在山的婆娘王氏,笑着说。她比张氏还要大一辈。
“俞老大坏了良心,把生病的娘老子赶出去和俞重过,现在俞重生了三个儿子,他守着一个病秧子,这几年,要不是邓郎中,有金只怕——”俞有才的奶奶李金花不喜欢听王氏说话,就给了一次饭让人记你一辈子吗?
张氏一笑,说:“好人有好报,做事讲良心,都是对的。我们家俞耿,忠厚老实本分了一辈子,就盼着村里家家户户都过得好。不饿肚子。”
“是啊是啊,成新爷爷我们村里数一数二的好人,怜悯老人,疼爱小辈。”
“大公无私,当之无愧的好族长!”
“当年大伯婶娘就心地善良,愿意拿自家的粮食接济村里人,大恩大德,没齿难忘!”俞在山婆娘恨不得拉着张氏的手,夸到她脸上,话头一转又说:“不像有些人,才刚刚吃饱饭,就忘了前恩。”
幸好马三面一般不到村里,不爱听闲话,也不爱说闲话,这话要是她听见,能把俞在山婆娘的嘴扇烂。
俞家正忙着招待亲房,听到信的赵芳元大早就带着赵德海和赵忠善两个人来走亲戚。
赵芳元一句不提考没考上的事,听他们寒暄,说起盖房请木匠,赵忠善连忙抢话:“俞先生,你什么时间回村里教书?”
“大爷,我这趟出门太赶,得休息到初十左右,王秀才教学生有什么问题吗?”
“没有没有。就是学生娃都想你了。天天问我们你什么时候回村学。”赵忠善能说大人们都想俞有地回去了,他们再也不敢背地里嫌弃他。
孩子们再这样混下去,记下的那点东西都要忘光了。
王秀
才人品私德也不行。
“大爷,既然不是王秀才的问题,那就等我休息好了再回去吧。”
俞有地用公筷给他夹了一盘子只有一个的鸡头,又夹了几块鸡肉和洋芋。
介绍着这是他去年从县里司农衙门买来的洋芋,赵芳元尝了一个洋芋眼睛一亮,这是个好东西。